投稿|喜茶的“十年之痒”( 二 )


02 当管理问题成为喜茶的标签去年8月 , 被媒体关注的上海顾客被喜茶误给“样品”导致洗胃的事情极具代表性 。
投稿|喜茶的“十年之痒”
文章图片

上海的陈女士下单了的一瓶双榨杨桃油柑和一杯烤黑糖波波牛乳茶 。而陈女士喝下的那瓶双榨杨桃油柑 , 后被喜茶店员承认是非可食用的“样品” 。随后 , 门店员工陪同陈女士到医院就医 , 并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和医疗处理 。在陈女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期间 , 被医生问及样品的成分时 , 喜茶店员无法第一时间提供准确信息 。
后来在问诊时 , 喜茶店员联系到了供应商并口头转述样品内液体是“正乙烷”且无毒 。急诊医生认为 , 由于无法明确样品成分 , 不能确认成分是否有毒 , 建议洗胃 。
当陈女士准备洗胃时 , 喜茶方面表示拿到了供应商发来的报告 , 样品的液体成分是“正己烷” 。陈女士猜测 , 之前的“正乙烷”应是店员将“正己烷”误读为“正乙烷” 。
当晚 , 喜茶员工又表示再次和供货商口头沟通 , 样品的成分不是“正己烷” , 而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环聚二甲基硅氧烷” , 但喜茶并没有提供检测报告 。
在陈女士出院第二天 , 被喜茶告知 , 样品为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液态硅胶”……
投稿|喜茶的“十年之痒”
文章图片

到底是什么成分 , 到底有毒没毒?接二连三的反转、各种神乌龙回复 , 暴露出来的是喜茶管理层面的不精细 , 是对安全生产流程管理的忽视 。
在航空界 , 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 , 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就喜茶来讲 , 这件非常严重的失误反映的是内部在安全生产流程和管理上的严重缺失 , 这种缺失不是一件事情也不是一个人所引起的 , 而是长期以来系统性的和全局性的管理缺失所引起的 。
事实上 , 此前喜茶已经出现过多次因操作不规范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论是2019年喜茶在西安被曝出门店糟糕的卫生状况、在厦门出现食品容器清洁程度不达标的案例 , 还是2020年 , 南京市场监管部门检出喜茶的8款产品存在菌落超标和大肠菌群污染的情况等等 , 都属于管理和流程缺失所带来的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
03 喜茶之忧近年来 , 新式茶饮成为行业风口 , 到如今 , 整个新茶饮市场已然妥妥的是一个红海市场——高档、中低档都竞争激烈 , 能存活下来实属幸运 。
据《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统计 , 2017年国内新茶饮门店约为25万家 , 消费者为1.52亿人 , 市场规模达到442亿元;而2020年这一数据预计达到48万家、3.4亿人和1020亿元 , 基本完成翻倍 。与此同时的却是在2020年 , 有超13万家茶饮店停业、关闭、注销 , 这个比例高达43%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