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说《史记》(45)|【第二部】说《史记》(45)||倍受耻辱的繻葛之战

说《史记》【第一部】||夏商与西周

【上一章】

【第二部】目录

两军摆好了阵势,就等互相伤害了。子元,也就是郑庄公的首席高级辅助,告诉郑庄公,咱们不必跟他们客气,我有方法可以直接冲乱对方的阵型,让他们不战而逃。关于子元,没有找到比较详细的资料,只是在这次战役中提到了,其他的内容基本上没有,估计也是个军事家,我们就不多说了。子元告诉郑庄公,因为陈国现在过得比较不爽,很不开心,估计来也就是来站场子,充人数的,所以咱们先打陈国的军队,他们一定会溃败的。
【第二部】说《史记》(45)|【第二部】说《史记》(45)||倍受耻辱的繻葛之战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陈国的军队被打散了,那么周朝的军队应该会有些慌乱了,他们的基本阵型就乱了,而右军会因为左军和中军的混乱而争相逃跑的。这样我们集中兵力攻打中军,如果这样的话,应该会直接攻打到周天子。而在防守上,子元用的是一个鱼字型的阵型,鱼我们都见过,由先锋部队组成鱼头,中间是主力军,然后尾巴上也安排军队。鱼头负责冲锋,鱼尾负责救援,必要的时候,鱼肚和鱼尾还可以形成包围,这样的阵型简直完美。郑庄公决定采用这样的方式进攻和防守。于是下令击鼓,战争开始,仿佛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一样,战争跟子元设想的一样,最后郑国的军队冲散了周王的左右军,直接把周军给包围了。
打到了最后,郑国的祝聃(dan)一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周桓王带伤坚持作战,指挥军队及时撤退。祝聃请求继续追击,可是郑庄公觉得,射了一箭就足够了,没必要追击,况且人家是个天子,留点儿面子还是很有必要的,只要我们能够自保,不让他们来侵犯就好了,于是鸣金收兵,周桓王就这么躲过了追击,逃走了。祝聃是郑国一个大将,应该是武将之首,郑庄公身边的重要人物。这是一个大胜仗啊!祝聃应该记首功,从祝聃射了周桓王这一箭开始,周天子的颜面荡然无存,诸侯也都知道了周天子其实大可不必那么的尊敬他,春秋争霸也正式拉开了序幕。一支箭射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混乱的未来。
郑庄公班师回朝,几位头领,像子元这几位,都重重有赏,该给钱的给钱,该提升的提升,这里面唯独没有祝聃什么事。祝聃很不开心,就质问郑庄公,那一箭是我射的,我应该比他们有功劳,为什么不赏我?郑庄公的说法就是,就因为你那一箭,让周天子颜面荡然无存,你让他受伤,我又给你功劳嘉奖,那么,别人怎么看我?说你射得好,应该射死他的,那别人会认为我想当君王,议论我的人会很多的。祝聃越想越气,最后因为突发病死了。我估计祝聃可能是被气的,本来拿头功的,结果被训了一顿,不气才怪呢!一般的武将脾气也比较大,遇到这样的待遇也很恼火。
【第二部】说《史记》(45)|【第二部】说《史记》(45)||倍受耻辱的繻葛之战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此,这一次战役结束了,因为交战的地点在繻(ru)葛,在今天河南的长葛东北方向的地方,这个地方还属于周桓王的主场,主场落败,也是比较尴尬了。这就是著名的“繻葛之战”,这一次战役也是决定了周王室以后的命运。其实虢公在这次战役之前也劝告过周桓王,不要和郑庄公开撕,现在的周王室不适合打仗,应该养精蓄锐之类的,反正就是劝说,一定不要和郑庄公打,不会占到什么便宜得。但是周桓王也是个火爆脾气,受不了诸侯国对自己这样,只是没想到被人射了一箭,战争也以失败告终,而且还是惨败。
在打完这一仗之后,当天晚上,郑庄公还派祭仲来慰问周桓王。这就是当时的周礼和战争最好的一个体现,还没有那种成王败寇,你死我活的那种局面,也不是什么英雄主义,大家都要保持表面上的和平和礼节。祭仲是郑庄公当时主要的一个高级干部,担任大夫一职,在郑国当政十年,先后侍奉了五任君主,是郑国很重要的一个人物,以后写郑国的时候会详细的说一说。让祭仲去慰问周桓王是一个比较好的决策,因为他是著名的政治家,谈判能力比较强,或者说,知道去到见了周桓王应该怎么说,并且身份也比较符合,基本上在郑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显得对周桓王尊敬,还不用担心会被周桓王囚禁之类的。要是郑庄公自己去,说不准会当面开撕,被周桓王直接扣押了。
【第二部】说《史记》(45)|【第二部】说《史记》(45)||倍受耻辱的繻葛之战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不光是战争失败让周桓王很苦恼,在这次战争往前推五年,也就是周桓王八年的时候,鲁国发生了一件事儿。鲁桓公杀了自己的哥哥鲁隐公,自立为王,并且不来接受周天子的册封。在之前的时候,诸侯国有国君去世,太子一般要继位并且服丧三年以后,来周王室接受天子的册封,这才真正的当上君王,确立地位,鲁桓公的做法也直接的破坏了这种制度,以后的诸侯国里发生君位的继承之类的,也不用给周桓王打招呼了,直接自己搞定,周王室也就慢慢的开始失去了对这些诸侯国的控制。
【【第二部】说《史记》(45)|【第二部】说《史记》(45)||倍受耻辱的繻葛之战】失去掌控的权利,战争又失败了。在位的前十三年,磕磕绊绊,周桓王过得很不顺利,身边的这些同宗的族人又不和自己一条心,诸侯国也背叛自己。遭遇的事情像是一团乱麻,其实,还不是自己惹得祸?失信于人,干涉诸侯国朝政这些不都是自己做的嘛!那么,以后会好点儿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