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期【生活随笔】

1.惊蛰之思
文/袁茹意
3月5日,惊蛰。
虽无“春雷惊百虫”,我却早早地从睡梦中醒来。扳着手指算,至今已放假50天。回想这期间发生的种种,亦如股市上的曲线走势,不可捉摸。
自停课不停学的倡议发起后,一款钉钉软件进入人们的视野。因其覆盖面广,受关注度高,故登热搜榜。对于一款APP,它的线上推广度多数情况与用户体验相关联。受众群体真的买钉钉的帐吗?最先站出来的是祖国的花朵们。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将钉钉LOGO黑化成蝙蝠的翅膀,还幽默地表明五星好评可以,但要分期付,先给一星。熊孩子们啊!虽然满腔愤怒,小可爱们终究用乐观调侃的方式,度过了不适期。进入到正式的学习阶段中,躁动的心也逐渐平复下来。
现今股线起伏严重的是诸多的家长。每日面对着神兽,几近崩溃。我猜想,“亲生的”几个字,终将在现实的挫败感中“阵亡”。
超长假期,家中的亲密关系受到了考验,从放假之初的母慈子孝,到现在多数的鸡飞狗跳,是什么影响了亲子关系?很多人并未细细考量。留心过家人间对话质量吗?该如何看待孩子,是从孩子本身出发,还是从孩子的问题出发?这就又不得不牵扯出另一个话题,什么样的孩子符合父母们的要求,生活中有没有标准答案?
严肃话题放在娱乐氛围中看待,也许能早一些“确诊”。我推荐看《圆桌派-亲情》,有如下原因:一、主持人不装,坦诚。二、“谈论+互动”节目模式。节目内容有几点触动了我:比如马家辉的老父亲在社交软件上因违背儿子的心意而和他 say sorry,比如窦文涛回想与母亲中风前最后一次谈话的场景。有几个观点我也是认同的:1、孩子在小时候如何被对待,大了他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2、做父母的要学会控制情绪。3、爱,就是愿意和孩子在一起。4、其实,一切都是自然的。
昨晚翻看钉钉上体育锻炼打卡记录,被两个视频感动了。一个是男生Z君家,父亲负责固定Z君腿,母亲负责拍视频,妹妹负责数数,Z君则卖力做着仰卧起坐。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透过视频可以清晰感知到,真实不做作。另一家是女生Z家,母亲负责拍视频,奶奶和小弟弟轮番过来帮Z女。
这两个视频符合上面节目中我认同的观点。这两个家庭里就没有鸡飞狗跳吗?带着疑问,我和其中一家视频。
我:看孩子的锻炼视频能感受到你们全家人对他的支持。想向您全家取取经,把你们的教育理念宣传宣传。
(孩子妈妈羞涩地笑了。让孩子爸爸发言。)
孩子爸爸:老师,您好!平时我在外上班,也没和您见过面。
我:不妨碍的,以后有机会。我个人认为你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很正,想听听你们的做法。
孩子爸爸:我看唐宋八大家里的“三苏”,尤其是老苏27岁,始学,父子三人终有成就。以前在外上班照顾不上他们兄妹,赶上这个在家的机会,陪着他一起听课,我有不会的地方也会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认真听听。陪他做功课的时候也会督促他有时间观念。早些完成,还会陪着孩子打打羽毛球,跳跳绳。
(当听到孩子爸爸提到三苏时,我内心是震惊的。听到后面陪伴孩子听课,共同成长时,我是感动的。这让我想到了部分家长手里握着标准答案,大声催促孩子“你快点做啊,这么简单的题!”放下答案试试呗!)
孩子爸爸:我觉得他成绩上不够优秀,缺乏自信,但品质上很好,善良、懂事。
我:这说明你们家风好。我们作为社会人,在社会上行走拼的就是德行。孩子们处在学生时代,还是希望他们多学一点,毕竟技多不压身。我想和你家小女儿说两句。

妹妹:老师好!
我:你好啊!几年级了?哥哥每天在家锻炼身体,你锻炼吗?哥哥在家里每天读书吗?你和哥哥谁做得比较好?
妹妹:四年级。我也锻炼。他看书的。
(说到谁做得好时,妹妹并不认为哥哥做得好。)
我:爸爸妈妈在家陪伴的日子好不好?
妹妹:(开心地)好!
我:那这样,在家空闲的时候,和哥哥帮爸爸妈妈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你呢,也努力学习,几年后老师在初中等着你,来当我的学生。
(小女孩郑重地点点头。)
我:你们家处处都透着和睦,真让人羡慕。谢谢你们全家的付出。
这是今天中午的事情。我想他们全家今天一定很开心,不单是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还因为家中流淌的爱!
另有家长向我哭诉孩子如何没有教养,浪费时间。我问她平时也指责孩子吗?不要生气,平复平复情绪。活动范围的缩小,家人的注意力全都锁定在一个孩子的身上,无法转移。产生摩擦也是难免的。做自己的一份事去吧。有时间可以看看《变形记》。她以为我敷衍她,想尽早结束谈话。而我的潜台词是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不一定差的。有过经历的孩子才能长大,把体验权还给孩子。她说“打扰了”。我知道我的建议于她没有产生任何的效力,就像她的儿子根本不听她的表达一样。

第367期【生活随笔】
文章图片
惊蛰,万物真正苏醒的时候,桃花红,梨花白,草长莺飞,寻找一种与自然相处的温柔方式吧。惊蛰后,用“阳气”生发顶出体内所有“瘀滞”“寒邪”。


第367期【生活随笔】
文章图片
2.论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文/ 王宇婷
年前国泰民安岁月静好的时候,微博上有个闲得无聊的热搜,大家在争论人类的本质到底是随时甩手不干的“鸽子”还是经常莫名重复的“复读机”——现在我坚定地投复读机一票。
老祖宗大概也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所以早早地给我们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太阳底下无新事”。
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爆发以后,这一点更是体现地淋漓尽致,每天打开新闻,看到的都是似曾相识的剧情……日本确诊四百多例的时候还举行“万人裸祭”?我们“万家宴”的教训可还在呢;美国人自己也不知道为啥但还是抢空了超市的手纸?没事,我们不也抢过双黄连嘛;美日两国的“吹哨人”举报官方防疫不力,分别遭到指责、降职?这一集我们也演过的……
这一部部雷同的连续剧看下来,朋友圈里的小伙伴们满怀着对某些猪队友的不信任,已经开始讨论要不要囤蜂蜜和麦粒来应对极有可能到来的大低谷时期了。同时大家也难免困惑,人类为什么会有这种连错误都要不停复制的“复读机”本质?我们开始出错还可以说没经验,为啥前车之鉴摆在那儿了,后来者还非得往坑里跟呢?

第367期【生活随笔】
文章图片


防控疫情我们都不是专家,但犯错误还是很有经验的,接下来我们就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错误示范来讨论讨论人类错误复读的“复读机”本质。
为什么明知是错的事还会去重复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无知与侥幸,而这两者加起来就是盲目自信。我没有干过太作死的事儿,但大家生活中估计都见过酒驾的人,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了。你要是去问他们:“喝了酒怎么还敢开车呢?”理由无非就是这些:“没事,我酒量很好,这点酒根本对我没影响”——他们不知道或者不相信,哪怕只喝少量酒,也会影响人在突发情况下的判断力,这就是无知了;“我以前喝酒也开过,一点事儿没有”“老谁家那个小谁上次喝酒开车就没出事儿”——用存在幸存者偏差的经验来对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乐观预期,这就是侥幸了。最终导致了薛定谔的结果,要么没出事儿他下次还以为自己艺高人胆大呢,要么出了事儿他再也没机会正确认识了。看看网上美日民间的言论“疫情在中国爆发是因为他们卫生条件差,医疗水平差,我们不会的”“嘿,哥们儿,流感我们都没戴口罩,肺炎也没在怕的”……八九不离十了。
有人胆子太大就有人胆子太小,胆小的多半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所以管他三七二十一,保险起见,试试再说。我上学时有时考试之前会在心里虔诚地祈祷,临时想到哪路神仙就求哪路神仙保佑,只要能考好我可以一礼拜不吃肉——我还真以为求神仙、不吃肉就能考好吗?当然不啊,但是我反正没复习,节骨眼儿上也没别的办法;上次不灵这次就放弃了吗?也不啊,万一神仙就显灵一次,他赶上了我没赶上我不亏了吗?美国人民可能知道抢双黄连没用了,但是手纸……自己也不清楚为啥要抢手纸,但是反正碰上疫情了,谁知道会缺啥,万一不抢就没了呢?
当然,选择对明确的错误视而不见非得跟着往沟里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利益的博弈,说白了就是对于自己,有比免于犯错更重要的事儿,所以不仅不能避,我都不能承认自己错了。比如我晚上熬夜追剧,第二天睡到日上三竿不起床,我妈批评我熬夜伤身毁皮肤,我不仅不能改,还得睁眼说瞎话“我明明早早就睡了,起得晚是因为我觉多”。剧还没更完我晚上还要追呀,就算过两天冒痘痘了我也得坚定地说“我没晚睡,是你做饭太咸了”——只要还想追剧,我就不能认。所以就算把哨子换成唢呐吹估计也没啥用,政治家自有政治家的考量。

第367期【生活随笔】
文章图片
【第367期【生活随笔】】但是我们人类就得由着复读机本质带我们走向毁灭吗?也不尽然,为了对抗人类自身的劣根性,我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制度。以制度明确责任,以责任规范利益,以规范避免错误——每一次错误,尤其是可以避免的错误,有损民众利益的错误,制度能让犯错人都受到惩罚的话,我们就可以避免复读错误了。

第367期【生活随笔】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