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

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第三季回归,“发刊词:手眼通天的胆量”给我很大的启发。文中提及一本11月6日刚出版的新书《成功公式》,作者是网络科学家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PS:作为这个专栏的读者,真是很幸运,能够如此迅速地了解英文世界的新观点)

在发刊词中,万老师转述了一个观点:

作者用扎实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点高中并不重要。事实上,那些以一分优势勉强考上重点高中的人,和那些以一分之差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最后考大学时的录取情况,没有*任何*区别。
万老师还转述了书中的一个细节:
研究者通过大规模统计数据发现,那些学习成绩同样优秀、申请了哈佛之类的著名大学,但是因为缺少耀眼的课外活动和强有力推荐信而没有被名校录取,不得不去了稍差一点的大学的学生,后来人生中的收入水平,跟那些上了名校的人一样高。
但是,请注意,这个学生当初必须是*申请了*名校才行。如果他成绩同样好,但是根本就没申请名校,那他未来的收入就不会有那么高。
也就是说,可测量的成绩很重要,但是敢报名校的野心也很重要。
巴拉巴西说,这里所谓的野心,就是“你认为你属于哪儿”。你认为你属于哈佛,而且成绩又够,那不管哈佛录不录取你,你将来都能取得哈佛毕业生那样的成就。
这个野心可不能是被父母逼着报哈佛。你得切实相信,你跟那些高手是一路人,才行。
所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必执着于成绩,因为“一分之差”并不会“天上地下”;而外在的好成绩必须要和内在的自我认定共同作用才能决定孩子未来人生的走向。
那是不是就不用认真对待孩子的成绩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还是要回到源头,孩子的成绩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让我们从头捋一捋,孩子到学校是干什么去的?是为了得到一个好成绩吗?不是。上学读书是要学本事的,有了真本事,往小了说可以安身立命,往大了说可以治国安邦。可真本事怎么来?
万老师说的好,“真正的本事来自枯燥的训练、真实世界的反馈、成败的苦乐和刻意练习。”
【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成绩不是目的,它只是对真实世界的反馈。所以成绩本身是没有对错的,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错了。我们得把成绩当做信息来分析,而不是当作奖惩的依据。成绩就是一个客观存在,怎么用好这个信息全看我们自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