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这个春节,我亲眼见证了二线城市的商场大战( 二 )


1993年的《扬州商业情况》简报中曾对“人民商场“有这样的一段描述:“人民商场认真贯彻‘大发展、高速度、超常规、争一流’的工作要求……一季度实现销售量2528万元,同比增长64%,完成全年计划的56.2%,实现利润73万元,同比增长58.7%,完成全年计划的82.9% 。利润实绩跃居全市商业系统22个大中型商场的第一位 。”
零售|这个春节,我亲眼见证了二线城市的商场大战
文章图片

扬州人民商场老照片
显然,“人民商场们”所代表的是扬州传统零售业态,如果再向前追溯,起源于扬州的第一代商圈——辕门桥商圈 。
关于辕门桥的热闹,李斗在《扬州画舫录》里有过详细的考证 。那时的扬州,凭借着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已成为全国丝织业的重要聚集地 。
《扬州画舫录》里这样形容:
“辕门桥一代为布匹行业聚集地,富贵之家闲暇之余,多逛街市挑选布匹 。”
因而,又有词这些写:“辕门桥上看招牌,第一扬州热闹街” 。
当青石板路摇身一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曾经大大小小的“招牌”消失不见,仅由扬州的老字号们继续传承 。
谢馥春、紫罗兰美发廊、亨得利钟表......统一换上了整齐的古典式门头,成了新扬州人与外地游客们寻找古城记忆的网红打卡地 。
景奶奶至今仍记得,几十年前的春节里,排队添置新衣与日用品的扬州人将人民商场不大的门面挤得水泄不通,如今已三世同堂的她也跟着小辈们去逛一逛时下新兴的商场,但每次却都觉得没意思 。
耀眼明亮的门店,抬头是偌大的中英文LOGO,好几次进去,景奶奶都觉得自己几乎要迷路 。
更让她难以理解的其实是商品的标价 。
“一件衣服就要大几千 。”这位七十九岁的老人遵守着“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几乎每次都拒绝小辈们赠送的“天价”礼物 。
这是老扬州人的购物准则 。在他们眼里,衡量“何谓商场”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二:一是看历史,二是看价格 。
但这套看起来颇为理性的标准在新扬州人那里却丝毫不起作用,在这些90后与00后的眼中,逛商场是一门糅合了多种因素的体验式经济 。无论是距离的远近,品牌的多少,抑或是门店有无特色的体验,都成为了这群泡在消费社会里的年轻人的衡量因子 。
跨过了九十年代,彼时辕门桥商圈的繁荣已由文昌商圈接棒 。
围绕着文昌阁这一地标型建筑,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万家福商城与时代广场等形成了扬州的第二代商圈,释放出新的集聚效应 。数据显示,2000年左右,文昌阁附近的商业企业已达到了224家 。
零售|这个春节,我亲眼见证了二线城市的商场大战
文章图片

从时间线来看,文昌商圈的形成速度超出了大多数扬州人的想象 。
1996年,万家福商场隆重开业 。2001年,扬州金鹰文昌店开业,仅一年之后,时代广场也正式落地 。
消费场所的巨变吹响了消费变革的号角,在香奈儿、迪奥等外资品牌的强势入驻下,扬州金鹰掀起了高端消费的潮流 。
文昌商圈所带来的辐射效应让扬州主城区焕然一新的同时,三大商业综合体也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
作为扬州首家中外合资的商业零售企业, 万家福定位于中档消费人群;金鹰则是以国际知名高档精品百货为主流;时代广场则有影城与流行通道的流量加持,大众娱乐属性更强 。因此,在属于第二代商圈的黄金年代里,在万家福购置新衣,在金鹰挑选高级化妆品,在时代影城看场电影,在星秀街和流行通道里淘点好货,是当时扬州年轻人的消费新风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