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把发热的面颊
埋在柔软的积雪里一般,
想那么恋爱一下看看。
——石川啄木《事情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文章图片
By Shohei Morimoto 在单向历上第一次看到这首诗,然后就随手搜了《事情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这本诗集开始读。
读石川啄木的诗,像是坠入了一场梦境。我看到了一个孤单而悲伤的灵魂,看到了一段短暂而诗意的人生。同时,也在读诗的过程感受到一种胸腔中钟声被缓缓敲响的共鸣之音。
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1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文章图片
很愉快的
贪着春眠的眼睛,
看去很柔软的庭院的草啊。


很敏锐的
感着夏天的到来,
嗅着雨后小院的泥土的香味。


朽木的微微的香气,
夹杂着菌类的香气,
渐渐的到了深秋。


高高低低的屋檐
好像并排游泳着的样子,
冬天的阳光在上面舞蹈。
如同俳句的短歌,捕捉了四季变化里的一个个短暂却美好截面,如临其境之感。对于四季的描写,作者对于秋季的篇幅是最多的。
阿多尼斯说“冬是孤独,夏是离别,春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唯独秋,渗透所有季节。”不知道作者是否也觉得秋渗透了所有季节,所以格外偏爱呢。
02 人生一定要有忘掉目的的时刻 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文章图片
走到高山的顶上,
无缘无故的挥挥帽子,
又走下来了。


仰脸看着晴空,
总想吹口哨,
就吹着玩了。


早晨的风吹进电车来的
柳树的一片叶子
拿在手里看着。


并不想念什么事情,
整整一天,
专心听那火车的声响。
人生一定要有忘掉目的的时刻,不需考虑别人的眼光,想吹口哨就吹,想唱歌就唱,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德国美学家康德说: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忘掉目的的感受与欣赏,只感知当下,感知时间的流淌,感知周遭的美。在电车上观察一片叶子的脉络,花一天时间去听火车的声响。这种无目的、纯粹的欣赏,才会带来最纯粹的快乐。
03 青春是一首不老的诗 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文章图片
轻轻的叫了自己的名字,
落下泪来的
那十四岁的春天,没法再回去呀。


学校图书馆后边的秋草,
开了黄花,
至今不知道它的名字。


想起罢课的事情来,
现今已不那么兴奋了,
悄悄的觉得寂寞。


盛冈中学校的
露台的栏杆啊,
再让我去倚一回吧。


像一块石头,
顺着坡滚下来似的,
我到达了今天的日子。


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
少年时代的心情
轻飘飘的飞去了。
读到这几首诗,我感到既感伤又感触,对青春的记忆一定是五味杂陈的。那是一段想回却回不去的时光。
夏天天花板上电风扇悠悠吹来的热风、秋天在飘满落叶的跑道上一圈圈走过的路。那个小小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楼梯、跑道、教室、桌椅,陪伴着青春那些景物,也许现在都还在,但往日不可追,从告别的那一刻起,就逐渐与那段青葱岁月渐行渐远了。
04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文章图片
筱悬木的叶子落下来触着了我,
以为是记忆里的那个接吻,
吃了一惊。


像没有什么事似的笑声,
同酒一起,
仿佛沁进了我的心肠。


半夜里睡醒觉得棉被沉重时,
几乎这样猜疑了:
命运压在上面了吧。


说是悲哀也可以说吧,
事物的味道,
我尝得太早了。
生命的无常、人生的悲欢,命中自有定数。把落叶当成吻的人,把酒与笑同饮的人,同时也是把棉被当成命运,把悲伤与痛苦无声咽下的人。
人这个载体的包容性让生命的繁复错杂在体内织成一张网,逃不开、挣不脱。面对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仅仅只能回应一声叹息:“说是悲哀也可以说吧,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石川啄木| 留给世界一声叹息 看这本诗集的时候,我想象着石川啄木的形象,应该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看透世间冷暖,进而对人间事的看待也有一种超脱和悲凉。
他用孤独而冷静的眼光看着这个世界,然后充满个人性情和调性的短歌将这些生活中的平常事、回忆、情绪、对生命的理解,用一种低声絮语和哀叹的方式展现出来。
但没想到他的人生旅程到二十六岁就终止了。
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文章图片
就石川啄木的人生来看,的确是悲凉的一生。童年的贫苦,长大后债务缠身,家中儿子夭折,妻女、母亲相继患病,而他的生命则在最美好的年华戛然而止,只给世界留下了无数诗,和一声叹息。
也正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所以他的诗不乏悲观、感伤、苦涩、哀丧的情绪,文笔上也充斥了物哀、侘寂的调性。而内容上则充满对生命和自我的体察,反复阅读可以品味到其中近乎禅意的诗意。
石川啄木对世界的态度是既疏离又靠近的。他描绘的世界不是宏大的,而是细微的角度、细微的情绪、淡淡的,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每首诗都不多不少,只有三句话。不强调、不解释,既短又长的三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
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文章图片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的是越好的音乐越寂静无声,越好的形象越飘渺无形。
有一种好的表达,在于点到为止。它的美,在于极简和留白,就像中国山水画的留白带给人遐想万千的意境之美,文字的留白也是如此。
过多的描述反而破坏了美的意境,你把答案揭露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思考丧失的过程。
诗应该留给人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你去理解和感知。它是一个心灵对话的过程,它是自我发现,是邂逅,是机缘。最后你看到的也许不是诗本身,而是自我。
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文章图片
“可以吃的诗” 在书中,石川啄木说自己的诗是“可以吃的诗”,就是“把两脚立定在地面上而歌唱的诗。是用和现实生活毫无间隔的心情,歌唱出来的诗。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像我们日常吃的小菜一样,对我们是‘必要’的那种诗。”
什么是“可以吃”?
食物可以吃,是给身体提供养分;而诗可以吃,是给灵魂提供养分。
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文章图片
有些诗的滋味,是鲜嫩鸡汤中小火慢煨的绵软豆腐,有些诗是浸润着生活烟火气息的爆炒牛柳,有些诗是盖碗茶,有些诗是大排档,有些诗是家常小炒,有些诗是山中野味。入口的滋味,没有定论,个人有个人的喜好与品位。
什么是“必要”?
诗人痖弦说:温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 /一点点酒和木樨花之必要/散步之必要/溜狗之必要/薄荷茶之必要/阳台,海,微笑之必要/懒洋洋之必要。
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些“必要”可能并没有什么用处,但它会让你感受到美和慰藉,让你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细小的温暖和诗意
翻译《事情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这本书的周作人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我想,这也是诗的意义。
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远的地方
汽笛长长的响着,
火车就要进入森林了


By:杨泡泡
- End -


作者简介:杨卉(杨泡泡),企划编辑,终身学习践行者、007不出局践行者
公众号: 人间便利店丨
标签:
· 读书达人 一年读100本书
· 原创写作——专注个人成长、文学、美学
【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终身学习 复利成长 诗意生活 用文字的力量影响更多人
他说(这是可以吃的诗)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