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部如何做复盘——“年终盘点一对一”之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继续整理技术团队最近的年终盘点,「采用我问他答的形式」主要是聆听,今天这位同学,在之前的工作里承担了一份业务压力很大的工作,但随着公司业务重心变化,他负责的业务逐渐猥琐,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看看他一年的性格变化:
技术部如何做复盘——“年终盘点一对一”之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文章图片

最明显的变化是:
1)实干家属性更足了,可能是因为环境变化需要降维使用;
2)推进者属性不减反增,可能是管理意识更加加强了;
3)完美主义者属性几乎没有,可能是对一些细节不再孜孜不倦;
【技术部如何做复盘——“年终盘点一对一”之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带着这些猜测,我们进入今天的文章。
你是谁 愿意总结的人 对于年度总结这件事,个人从内心是非常愿意做的,但又因各种原因(还是懒)总是搁置。
再有平时就有总结的习惯,如自己经常对短期、中期的规划或者成果进行复盘,对于写年度总结这一事,总觉是在做重复的事情。
但就算学问大如曾子,也经常「三省吾身」,对于自己而言那总结再多也就理所应当。
小钗总结:
该同学虽然平时经常复盘,但就我的观察,其实做的一般。
复盘的要点是「有所思」、「有所得」,而不是「回忆琐事」,如果发生的认知升级比较少,那么往往是需要再加强的;
个人复盘思路是:
日常Case积累,一般300字左右,记录事情本身即可;
周复盘,一般3000字左右,会将日复盘部分作为「材料」使用,这时的文章已经会有进一步思考,往往有些意义;
月复盘或者季度复盘,一般5000-8000字,会将很多有关联的周复盘串联起来,形成一套更有逻辑更自洽的文章;
也就是对文章本身我自己都会「反复阅读」,「反复论证」,所做这一切无非是加强自己的「认知系统」;
最后才是年度复盘,一般会超过1w字,会将很多的经历方法论和感悟以相对合理的方式融合到一起;
其中日复盘提供的材料是周复盘的基础,周复盘提供的感悟是月复盘的底色,「月复盘」形成的方法论是你「认知体系」最主要的地方。
综上,万不可认为平时有总结,就不注重复盘。
也是托小钗的福,在Leader层开启干训班培训和读书会,年底又要求必须总结。
所以今年看过的年度总结,比以往都多。让我见识了很多同学的得失总结,以及老板们对他们的各种谆谆教诲。
小钗内心:其实也没有了,就是教学相长罢了
相较于以往的年度总结,更多是偏于公司、部门、技术发展、技术大佬们对于技术上的发展总结。
今年更多的了解到了管理、人生规划、个人成长等「偏虚」的方向,但如果要向上发展,向广延伸,只有「硬实力」,没有「软实力」加身的话,其高度基本已经可以预见,这类「偏虚」的,正是助我取长补短,查漏补缺的良方。
小钗有话说:事实上,技术侧一块的总结也有要求,因为今年的重心是重构和梯队建设,梯队一块侧重管理,所以认知类总结偏多。
关于目标 个人认为自己还算是一个「聪明」的人,在技术思维上能够快速识别要领,在业务上也能抓住重点,对于团队管理,也有一点小经验。这三个点,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方面,也是乐于去深耕的方向。
从业越久,越能清晰的认识到,「技术服务于业务,业务养活团队」的道理,对于一个来到公司不久,且转向到一个新的领域团队的时候,目标需要「清晰可见」
于团队而言
  1. 干掉团队业务单点,培养核心班子
  2. 减少产品的数据需求、提高需求承接能力
  3. 与产品一同改造绩效体系
  4. 提升客服、电销团队的效率、使用体验,与产品一同打造更为高效合理的电销体系
  5. 拓宽业务体系,在闭环的基础上,承担更多的业务能力,逐渐壮大团队体系
  6. 将团队打造为「有战必胜,使命必达,身心健康」的高精尖队伍
于个人而言
  1. 深入了解团队业务,成为团队的业务尖子
  2. 更多的与产品、测试打成一片,为业务共同赋能,作半个产品、半个测试
  3. 探索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
  4. 在公司内部能够稳扎稳打,个人发展持续前进
  5. 关注技术,提升技术广度、深度,时刻保持学习状态,让自己走在公司技术前沿
团队成立于20年第四季度,最初也就10人左右,后面业务逐渐发展膨胀,业务需求数高达**每月50+**的数量,压力很大。
那时,业务还很稳定,团队服务着「公司营收增长核心动力」的业务团队,所以人员逐渐扩充到了 18人 的规模,也就有了上面的豪言壮语。
未必那么顺利 对于发展中的团队来说,我的目标实现过程,简单粗暴的讲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去年底开始,公司开始推行大仓、项目制、OKR,从个人角度看,这些东西对于团队提质增效、促进创新、选拔人才来说,是极其有效的。
响应重构号召
今年年初,就开始组织团队梳理业务文档,首先挑选业务边界清晰 、单点问题严重 、重要性更高的业务入手,就此挑选了「钱包」进行大仓迁移和架构优化
在4月份的时候,就完成了任务并上线,至此,团队率先在研发团队内尝试并完成了大仓体系优化迁移。团队内对大仓体系更加认同,而我们也得到了其他研发团队的认同。
因为尝到了甜头,就规划今年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逐步完成重构的计划。至于为什么要继续重构,也就不再赘述。人算不如天算,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谁能想到后面会有「大跃进」。
大跃进的得失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之前有了一点名声,7月的时候,我收到了需要在1-2个月内完成所有业务迁移的艰巨任务,我且称之为「大跃进」
原计划在一年内逐步完成的任务,需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内心是「拒绝」、「焦虑」的。
且不说还有业务需要支持,就说全力做这件事,也是非常难的,更不说七月是个特殊时期 ,具体的后面我单独会来讲这个「黑暗七月」
对于上级交代的艰巨任务以及殷切期望,我相关拒绝、老大纠缠、去据理力争。但最终,还是我们抗下了所有,管他的,先来个”缓兵之计“,男人能说不行吗?
我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给我的任务,我几乎不会说不,就算拒绝,我也会给出其他解决方案。
这次跟领导交流下来,老大拒不松口,那就只有做着再说,不是有句老话”计划赶不上变化“么
也是因为这次「大跃进」,在整个研发部门中,对我们团队,对我个人,都起了一些不太好的风评。大概分之为以下几点:
  • 太卷了,为了迁移重构还要搞996?至于吗?
  • 这个leader不太行,为了自己邀功不顾下面人死活
  • 其他团队的测试同学,好像不太愿意到经纪人团队来
但整体落实下来,我是扛着巨大的压力的。对上,领导要求一定要搞完。
对下,强行搞完,只有加班,且强度肯定会很大,对于同学们的情绪,想法都需要照顾到。这是件特别难的事情,过程且不多说,就回顾下主要几点:
  1. 带领关键人、测试核心同学,同步信息,确定节点,确定可行性,大概可以概括为:忽悠+强制+卖惨+同进退
  2. 全组同步信息,制定计划。「看结果,不要求细节,强度+任务如此之重,如果能提高效率,提前做完,加什么班」
  3. 对下,安抚+诱惑+犒劳+同甘共苦;对上,根据实际时间+排期+业务占用+设置迁移优先级,多次进行沟通修改节点、覆盖面。最终逐渐达成一致
  4. 根据计划逐步推进
小钗有话说:
之前的技术团队技术包袱过重,如果不重构后续效率很难提升;
如果重构需要面对业务团队乃至CEO莫大的压力,所以只能压着同学们快速做,因为「时间窗口很短」
最终,这次「大跃进」,并没有外部想的那么惨,我持续在各个阶段跟各个同学进行交流,得到的反馈结果都还OK(当然,有可能不是他们的真实想法)。
作为一个小leader,对上完成任务,天经地义。对下考虑团队稳定、人员身心健康、工作愉悦性、工作效率,是我的职责。经此事,也得到了不少:
  1. 能够更大程度上,摸清同学们的底子,承受能力,执行力。这对于后续处理重要紧急事情时,判断谁能承担重任有极大帮助
  2. 确实加快了团队的迁移进度,并调整了今年的迁移计划
  3. 过程中让团队的口碑稍微差了点。这对于个人和团队的成长都是致命的,导致我们之前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势能、影响力,被大打折扣
后面有仔细考虑这个事情,如果在初期同步时,告诉大家稳扎稳打,我还会去找领导battle,那同学们评估的时间,可能就没有那么准,那我拿什么去跟领导battle,不过在初期敏感阶段,还是需要慎重。
你今年最大感悟 深入业务 对于我来说,完全hold住整个团队的业务,成为业务尖子,是今年的目标之一。所以,今年我更多、更刻意的去深入业务体系、深入业务使用方,更多的也想要将现有业务进行优化。
业务改造并不容易,但很有趣
绩效体系是我心头永远的痛。
结算、关联、拜访、等多个业务逻辑剪不断、理还乱,不停的做加法。
产品团队换了又换,规划好了又断,无人敢做减法。
为此,我持续的催产品团队、帮他们出文档、xmind,并整理绩效体系新方案,拿着方案同测试勾兑、同产品交流,甚至被他们调侃 ”还是状哥你来搞产品吧“。
皇天不负有心人,后面终于跟产品达成一致,做绩效整体改版。但后面又因「又不是不能用,费用谁来承担」给搁置了
「体系改版」无疾而终,于团队而言,今年的目标没有实现,没有做大做强。
但于己而言,虽未达成最终目标,但我全盘的深入了解业务,并充当了半个产品在做业务优化,算是对自己有了一个整体业务能力提升
当你深入了解业务,从木偶角色,变成了提线人角色的时候,就会知道,一切是那么的有趣
撩拨客服 之前听过老板们吐槽,说客服那边的需求不是客服真正想要的,问题没有解决,效率没有提高,原因是没有深入到业务中去。
再有因为经纪人的缩减,有想要通过电销、线上体系等方式去增加销售额,提高触达效率的规划。所以针对电销、客服这块我就更加上了心
客服、电销团队就在成都,今年就敲定主意要带着技术同学一起去和客服同学聊聊天(客服妹妹声音真好听)
感受了她们的现场工作,听了大概3-5通电话,做客服真是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
后面跟她们深入沟通了下,才发现我们提供的功能,「有很多功能都没用」,多数吐槽功能太复杂, 不是他们想要的,所以还在使用excel。
一通下来,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功能是有了,但确不是别人想要的。
后面我梳理了两篇反馈文档给到产品,一篇客服团队、一篇电销团队。但后面,因为业务调整,这两块的业务没有产品接手了,成了三不管地带。导致后续的业务优化又成了笑话。
今年的业务探索不少,除去上面两个,还在渠道管理也做了摸索,但到头来,因为业务重心的偏移,我们团队的业务逐渐走到低谷,对于业务的探索,其成效也就完全无法展现。
只是很可惜,渠道管理的业务没有做大做强,但这不是个人能左右的,只要公司整体情况在积极向好,那就还有发光发热的机会。
给自己的要求是,后面不管面对什么业务,创新、探索、思考、总结不能停。
你有什么心得 团队管理探索 自己之前有一些管理经验,但更多是不成体系,更多是看、学、做,对于小团队,还能管的得心应手。但人总是向前看的,不能一直拘泥于现有视界。
从去年底我就在想,如果让我去带整个研发团队,我能怎么做?我能做的好?会不会一脸懵逼?现有的管理模式是否能hold住?
极大概率是不行的。
小团队,小队伍,更多的靠人格魅力、人情、影响力、技术能力。
人就那么些,都在你眼皮子底下,事情也就那么多,相对会好做很多。
人多了,问题就来了,没有成熟的管理体系,没有经过验证的理论,很大程度是会失败的,所以,看、学、实践、总结、提炼、再实践,形成自己的一套可持续、可循环的经验。
从去年开始,团队开始带来了项目制、OKR、CS、质效平台、Devops平台,都可以发现,这些都是在建立制度、着重于管事。
对于公司级的经验,我该学习,该沉淀。所以在项目制、OKR上,我要求的格外严格,带头做范例。
很多同学觉得这玩意华而不实,但却不知「口口相传」、「私定终身」,最终坑的是自己。现有的这些东西,赶快学,多积累,多思考,等需要的时候,才有东西拿得出来。
小团队管人。在制度、管事上面,公司的规范基本已经有了兜底,如何管好人,是我需要做的。
技术人员相对单纯,要么钱、要么”闲“。如果能用钱砸的,直接砸,双方都开心。不然,那就只有”闲“了。
如果让我的兄弟们”闲“下来,是我需要考虑的:
  1. 做更少重复的事【任务留痕,通过插件随时看】
  2. 做更多提效的事【少摸鱼,少加班,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
  3. 用文档来带新人如何【业务文档、业务大图、新人指南、产研合作模式】
  4. 重复事情功能化【该优化的就优化,做创新可好】
  5. 组内多分享【能力值飙升,轻松氛围搞起来】
  6. 职业规划不能少【带领同学们做好职业规划】
当然,最终还是得形成工具、形成体系,有地方可撒欢,有人可吐槽。
今年因为各种原因,团队还是有变化,还是走了一些同学,颇为遗憾,但如果能找到自己的规划,其实倒不算坏事。
其实我并不怕人员离职,只要交接、文档、备份做的好,离职不一定是坏事。有新鲜血液注入进来,能让团队更有激情,更有竞争力,更有创新力。
团队要做大做强,肯定需要较为稳定的环境,明年在这块还得继续努力,继续奋斗。
团队管理是门玄学,也是艺术,也是技术。在此路上,我的路还任重道远,需经常总结,举一反三,向下管理只是其一,向上管理更需摸索和学习。
技术收获 作为一个技术人,技术体系不能丢,不过今年来说,技术成果确实相对偏少。这对于一个想要走技术管理或者管理路线的同学来讲,可能是半喜半忧
  1. 微前端体系的探索,带领几位同学以OKR的形式对微前端进行打造探索,并对经纪人体系业务进行了改造。
  2. Apollo配置体系打造。为统一公司配置体系,将前端接入Apollo体系
  3. XMind 页面预览。为了团队沉淀文档,及时预览,对Xmind做了web插件化
  4. Chrome插件能力增强。除了Xmind、还对TAPD做了改造
总结来说,今年的技术落地相对较少。作为技术人来讲,让我隐隐不安,毕竟除了有技术服务于业】,还有「技术是立身之本」。
不过好的是,对于趋势,对于新架构,对于新体系,一直都在关注,只是落地到具体项目中,相对较少。这块,相信在明年会改变良多
其他方面
  1. PPT撰写能力增强很多。得利于今年老大的不嫌弃,偶尔会有协助老大写PPT的任务
  2. 全局视野提升。会更多的从部门角度、公司角度、大佬角度看问题
  3. 得了一些公司的各种奖项和标杆。也算自己的安慰
  4. BI看板的开发、设计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希望对各位有用。「原创不易,多多分享」
想要更多交流可以加群:
技术部如何做复盘——“年终盘点一对一”之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