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流氓才子伴乐谈 篇四十七:【老板,奶茶少加奶谢谢】singxer船耳放SA1试玩手记( 二 )


才子|流氓才子伴乐谈 篇四十七:【老板,奶茶少加奶谢谢】singxer船耳放SA1试玩手记
文章插图

另一个喜欢低增益的原因是,当你切换到低增益+低阻这个组合,用来驱动各种耳塞,效果会非常不错,大概这是Singxer Audio为了兼顾很多从便携圈子过渡台式的玩家吧。当然也许你会说谁会在桌面系统上听塞子啊,确实如此,虽然才子大多数时间不会这么做,但是日常试玩各种塞子的时候,我都是习惯用船耳放的双低组合去测试和挖掘一个塞子的潜力,而且效果往往比很多中高端便携播放器直推要给力不少,在“双低”的模式下,船耳放的音色特点是直白中带有一些温暖,信息量比较多,走得细腻路线,整体声音的框架中规中矩,声场放在台式设备里算中等略小,但是欺负一下大多数便携播放器还是小case的。对才子个人来说,这个模式下的船耳放是一个很好的评价入耳塞子的参考工具。
才子|流氓才子伴乐谈 篇四十七:【老板,奶茶少加奶谢谢】singxer船耳放SA1试玩手记
文章插图

OK,当切换到低增益+高阻的模式下,也就是我最经常使用的模式了,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功率足够应付大多数头戴耳机,且控制力也显得收放自如。手里的几个中阻头戴,比方说和声力的波塞冬,IBASSO的SR2,以及撕掉了棉被的拜亚T1mk3都可以驱动开,包括铁三角ADX5000这种也能搞得比较开扬。这个状态下的船耳放,音色依旧微暖,但结像比双低模式要偏“瘦”一些,声场也比先前开阔,听大编制的管弦乐作品,会感到声场呈一个半圆形在面前,听者的距离算是中近场,因此乐器群的一些微动态小细节会捕捉得比较清晰,在这个氛围下,听者会容易进入一种“解剖音乐”的状态,我比较喜欢在这个模式下听巴洛克音乐,因为船耳放的条理分明是可以把同时行进的旋律线展示清楚的。但这里也要说说船耳放和更高端的产品之间的不足,那就是个性化的修饰并不多,乐器的泛音会被“吃”掉一些,前面说到的结像比较精瘦,是在残响比较少的空间里形成的,并没有来得及形成一种毛绒绒的“实体”,总之,它的整体是一个平淡朴素的走向,不功不过。
才子|流氓才子伴乐谈 篇四十七:【老板,奶茶少加奶谢谢】singxer船耳放SA1试玩手记
文章插图

这种明快、结实而只有一点点韵味的走向,让船耳放在我的音箱系统中承担了很大的负担,作为一个前级而言,船耳放的驱动力和阻抗匹配能力都是没问题的,问题恰恰在于“味道”。我们常说前级出声后级出力,这个“出声”其实也包含了对声音稍加修饰的过程,而“出力”的后级自然会放大前级的这种特质,才子的力士MQ-88u后级因为更换的都是德根6211、西门子肥环ECC83这样偏中性的管子,走的是石机趋向的胆味,所以搭配船耳放作为前级的话,本身虽然有一点韵味甜味,但还是不够,搭配起来不免有些寡淡,如果听的是乐器,那么还稍微好一点,但是表现人声的时候,尤其是需要慢下来需要深情一点的老歌,就会有点“公事公办”的敷衍,演绎的尺度够了,但是情感表达是差了一截的。后续的解决办法就是用大盾后期的长屏ECC83更替了西门子,用飞利浦早期的ECC82更替了德根,这样弦乐和人声的鲜活感顿时上了一个台阶,但是代价就是能量分布的变化,整体显得有点软脚。不过别着急,船耳放还有高增益模式呢,打开试试?
才子|流氓才子伴乐谈 篇四十七:【老板,奶茶少加奶谢谢】singxer船耳放SA1试玩手记
文章插图

高增益模式的初衷是用来驱动高阻或者低敏的一些耳机,但老实说,高增益+高阻抗这个双高模式,我很少用,顶多也就是用GL850或者1266phi这种耳机去测试一下,但也真的仅限于测试,这个模式下的声音对我而言有些暴力了,大动态和大声压固然会带来刺激感,但是不够耐听也是它的缺点,所以如果切换到高增益模式,我也是会用高增益+低阻,此模式适用于歌德GS1000、PS1000这类大振膜低阻耳机或者类似GL2000的平板耳机,因为可以提供更为充沛的驱动电流同时保证一定的细腻度。另一个用处就是作为前级搭配换管之后的力士后级,这个模式下的船耳放做前级会有比低增益+高阻模式更为扎实的低频表现,恰好弥补了换了大盾管子之后的软脚,但是奇怪的是用同一只耳机,例如HD650在这两个模式下切换听,耳机的低频差异并没有箱子系统来得那么明显。个人猜测大概也是和前后级之间的阻抗匹配有关吧,这其实就是玩HIFI有意思的地方,没有完美的器材,但是有相对完善的搭配方案,音乐是活的,搭配也不会是死板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