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具象思维”是个什么鬼
李克富|思维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文章图片
眼神同步
【聆心说|(7/90)具象思维是个“好鬼”】一、知识梳理
思维
【内涵】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来自百度百科《医学心理学》
【外延】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具象思维
二、实操练习
·用具体例子说明“具象思维”
具象思维“概括地讲,是一个人用自己全部的通感,全部的热情和智慧,整个人沉溺于思维对象的状态。”
这是李老师引用的杨凤池老师的原话。这种对抽象概念的描述性定义,是非常让人费解的,所以就连李老师都无法说出具体的定义。相对当于我们在对一个没吃过糖的人描述甜的味道。只能用类比,打比方等表达方式去靠近概念的内涵,就像指向月亮的手一样,不是概念本身,因为它压根就不能用人类的语言来给出一个严格的文字性的定义。
“道可道,非常道。”
如果说形象思维,体现的是一种感性反应,抽象思维,体现的是理性反应。那具象思维则如穿越般,附着在讲述者的感受里,完全去到那份感受中。我一下子想到了“鬼附身”,通过通感来实现与与反应者的合二为一。也就是俗称的“感同身受”。
李老师在他的文章中,通过自己的经常上厕所忘冲水的生活经历,“巨象”到求助者丈夫的身上,所以他就能对包括作为妻子的求助者表现,都一清二楚,以至“笑了出来”。
今天晚饭在我妈家吃。
面对小侄女拿的数量正好的筷子,我妈说“拿筷子的要至少多拿一双,不要拿的正好。”
小侄女很不解,“有五个人就拿五双好了,为什么还要多拿呢?”
老妈说“没有为什么,就得这么做。”
看着小侄女的表情,我不由得想起了今天发生在我身上的类似情景。
只是,母亲对于我问的与侄女一样的问题,她的回答是“有个说(法)”。
我知道,对母亲来说,她的解答到此已经结束了。那个“说”就是如公理一般的存在,只能接受,无法证明,只是我一直不知道它长啥样。
于是,我给小侄女说,你刚才和奶奶的行为和对话,也同样发生在我的小时候。这让我倍感亲切。
只是那时候,你奶奶回答的是“这是个说”。我以前以为是奶奶无法解释这个行为的一个托词,当我长大了,我对“说”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奶奶之所以要一直吃饭多拿一双筷子,其实是基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有余”的美好愿望。
另外在古代那个比较穷困的年代,大家都不大可能同时吃饱,所以合作就变得非常重要:你有食物的时候,分享给我,而我当有了食物,那也会分享给你。这样就促成了每一家人在吃饭的时候,会多留一双筷子,临时来客,让对方也一起共餐的合作意识,更是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一个传统。
童年的经历,让我迅速实现了“具象”,并在此基础上与母亲和侄女同频互通,在此基础上,回归到语言上对侄女进行答案的解释和引导。
妈妈听得美滋滋的,侄女也听得频频点头,不光实现了,认知的提升,更大的收获是母亲和侄女感觉被我“理解”了。
可见,具象是个好鬼。
——《李克富点评思维训练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