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学习开篇总纲——于2020-04-07

学习总纲
从16年到现在念叨了四年,终于决定沉下心来,一篇一篇地啃诗经。其实目前为止,听讲周南、召南一段时间。诵读了《周南》、《召南》应该有几百遍,可是依然进步甚微。从觉得有点喜欢、有点感觉,还是发现自己的心还没有定下来,确实是需要明确目标,确定方法,然后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学习、参考、反思、改进...
此系列文档主要目的在于记录、反思、与交流(更主要的是约束自己,以更新为动力,形成一种惯性)。生于这个时代的我,似乎已经习惯于“码字”了,另有一个好处是,我这个丢三落四的人,其实文档有电子存档反而安全一些。
【重要内容概括】
《诗经》,又称《诗》三百,一共305篇,为西周初年~春秋初年跨度五、六百年的诗歌总集。按内容题材分为《风》、《雅》、《颂》、表达手法包括“赋比兴”。《风》传为十五诸侯国民歌,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到长江北岸区域,包括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雅》为士大夫文人所作祭祀乐章,而《颂》为宗庙祭祀乐章。但从结构之工整和用词之讲究来看,或许《风》主要内容取自民谣,但炼字、表达手法、结构、音韵有可能由采诗官或乐官等专门学习诗乐者再次修改、艺术加工。(因为我觉得从今天来看,有能力作诗、作词的毕竟是少数,诗歌是比较难的艺术手法,由此推测。)
作者大多不详,传为采诗官每年民间搜集所得,交给太师(乐官)谱曲,以奏天子,应该各个阶层都有,据说部分会由大司乐统一教导吟诵,以作教化之用。孔子十分重视《诗经》,曾多次向其弟子及儿子训诫要学《诗》。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形式主要为四言居多,两节一句,重章复沓,循环往复以达艺术效果。关于四言的表达和节奏之美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主题,但姑且待具体诗歌一首首慢慢体会、总结。


诗经学习开篇总纲——于2020-04-07
文章图片
【诗歌之源】
这里摘录相传最早的诗歌:《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意思是:去砍伐野竹,连接起来制成弓;打出泥弹,追捕猎物。咋一看并不觉得这是一首诗,这是上古时期的一首歌谣,它属于古老的民间口头创作,从简短的几个字中 体现出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部过程。
上古歌谣,属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的民间歌谣,因为年代太久远了,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实在是少之甚少。还有一首4000多年前的《击壤歌》,传说作于帝尧时期。
《击壤歌》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大概意思就是:
日头出来时就去耕田种地,日头落山时就回家去休息。挖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会有粮食吃。这样的日子多么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所以,诗歌的源头应该就是与生活内容有关,起于记录,可想像在原始时期,如果有一次较大型的狩猎或战争之后,人们为了纪念抒发情感,会创作、歌唱、舞蹈以表达、庆祝。而内容上除了单纯记录、逐渐发展到抒情,个人的主观情感更多加入诗歌,从《击壤歌》可以看出,但已有部分由上自下的风化之用的雏形。
猜想四言的形成是随着语言的发展,以及工整带来的节奏美感,逐渐形成。如民间的劳动过程中“号子”、情侣间对歌等等都可能是其原型。又想,其实三言已经能达意。如“关关叫,在河洲。窈窕女,君子逑。”但是四言感觉上似乎更加对仗、文雅一些,情感也更细腻丰富一些,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因此,可见《诗》三百时期,至少士大夫阶层文化素养已经有较高的水准,和艺术审美修养。


【现实主义特点】
《诗经》的现实主义特点是让我非常想要学习的主要初衷之一,在我看来,因它从个人情感隐晦表达出发,因此很可能具有“史料”的作用,因此我把诗经当做一窥当时礼乐文化风貌的窗口,其内容包括爱情、婚姻、战争、祭祀、阶级矛盾等等,从情感的角度和今天的人心并无不同。
从采编者角度推测,内容的选编、排列分类,与当时的地缘有关,同一时代下可见各地习俗、民心之不同,另将“周南、召南”作首篇应该带有推行“礼乐”的色彩。此处不必因其功用而产生排斥情绪,姑且换位思考,作为一个哪怕就是诗乐集的节目制作人,看到各种民谣作品,一定也会选取情感、内涵表达上较有真情实感的正能量的,或者有启发性的符合当时人民关注主题、重大事件、以及反应情感的主要矛盾所在能够产生共鸣的作品,还会找优秀的音乐人进行改编。统治者以此了解民心,再通过传播此类作品,自上而下产生教化之作用,为上下互通管道,其实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体制,作用非要类比,应该可以想象当年的春晚;因此作为当时时代,尤其是大众人心的一个缩影,应该不为过。
【个人学习目的初定】
主要在于内容主旨的把握和艺术美感的享受。力求接近原意,把握脉络及作者的表达主题和情感内涵、艺术美感,组诗中还原当时各地大致社会风貌、习俗、重大事件及记录缘由,人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情感诉求;推测采诗乐官们采编的初衷,从而了解中华礼乐文化之根基,纵观今日人心之异同。
简练地说————体会人心、人情、及古今世事变化下的异同。对于今天有什么意义的话,我认为自古人心变化是不大的,痛苦也是相似的,就拿最基本的一个问题谈起,谈恋爱这件事来说,情歌总是流传最广泛的。可是“关关雎鸠”好在哪里?真的好吗?如何看待它,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现实一点的意义,今天的我们对于虚拟世界是比较沉迷的,信息、视频、图片的沟通比见面、写一封信方便地多,对于方法论、“100种快速XX的...”等软文和鸡汤是更容易迷信的,基于真实生活、情感思想的体会是否更深刻美妙?还是其实更单调、淡薄、也更孤独?哪怕对于痛苦都是麻木的?由与自然互动而比兴、抒发情感也是我感兴趣的一个角度,可能是从他们的生活状态、视角、与自然的情感联结之紧密让我向往吧,希望也能积累更多类似的情感体验,扩充自己,站在另一个视角理解人事变迁,红尘冷暖。
【个人学习方法初定】
【诗经学习开篇总纲——于2020-04-07】1.吟诵:由叶嘉莹先生启发,强调诗歌与吟诵不可分割,不必大声成了表演,也不必过度纠结于音调古韵,大胆尝试,但不让刻意追求古风古韵反而成了理解的隔阂;重点在于反复吟咏之间的所得,情感互通,自己与自己相乐;
2.换位体会,以意逆志,推敲演绎:在字词意义用法、时代背景基本信息正确的基础上不苛求解释;对内容充分理解——主旨和立场基本把握,情感互通——力求顺畅通达、符合常情常理,然后有不通之处,姑且留给时间和经历,慢慢学习、交流、体会。
3.部分配曲演唱:既有说法《诗》三百,可弦而歌之,这样的形式也利于体会当时传播者吟唱时的状态、艺术形式和表达效果。原则:以诗本意为宗旨发挥,参考当时时代的曲风、乐器特点,配合相应节奏曲调,适当演绎,但尽量简易、平和为主要风格。(另外,就是偏爱古风曲~哎呦喂~~~哪怕就是自娱自乐呢!对学习内容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不过心态呢,还是比较喜欢孔老先生说的“玩索而有得焉”,尤其对于诗这样的东西~~啊哈哈哈哈哈~)

    推荐阅读